沃卡惠移动端logo

沃卡惠  行业资讯

资讯详情

不租只卖!软件完全开放!全球首款“云计算机”颠覆传统

2023-10-28 09:38:164636

听说过云计算、听说过计算机,你有听说过云计算机吗?

昨天,一家刚获得4400万美元融资的初创公司宣称,发布全球首款商业云计算机。

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名为Oxide,公司首席技术官Bryan Cantrill在发布消息的同时重申了Oxide一直坚持的理念:“运行云的计算机应该能够购买,而不仅仅是租用。”

据了解,新鲜出炉的产品名为Oxide Cloud Computer,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还有板载管理软件,打包到一起,旨在提供与公共云类似的用户体验。

Oxide称,设置系统只需几个小时,而不是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所需的几周或几个月。内置管理软件允许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通过点击和拖动界面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执行诸如配置新虚拟机之类的任务。Oxide 表示,其硬件目前已经由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和一家未透露姓名的全球金融服务组织使用。

图片

1、反传统:对企业IT基础设施的一次颠覆

如果有人了解过典型企业数据中心中大多数服务器的组件,就会发现它们与个人计算机的组件没有太大区别。像微软、亚马逊、Meta这样的巨头很久以前就意识到,这不是构建大规模计算的最佳方式。他们设计了机架级计算机,其中机架中的单个节点共享基本资源——如电源、冷却和连接。

“但是企业服务器没有机架级设计。”

Bryan Cantrill意识到这一点后,Oxide努力的方向也开始明晰,即“构建云计算机需要机架级的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的联合设计”。

这种理念对于那些只从软件角度思考的人来说,似乎是反传统的,但实际上在技术专家中早有考量。正如计算机先驱Alan Kay的著名论断:“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制造自己的硬件。”

但是想法是一回事,实践落地又是另一回事。云计算机的诞生之所以难,Cantrill提到了两点原因:首先,要想有意义地打造一台云计算机,就必须突破1U或2U服务器的束缚,真正把机架当成设计的单位。

更重要的是,共同设计横跨计算、网络和存储的软硬件,需要建立一个跨学科团队。除了设计机架级的计算机硬件外,Oxide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软件栈,使其具有开箱即用的功能。尽可能使用现有的开源组件,或者编写自己的组件,从而将所有固件和软件(包括管理程序)与底层硬件紧密集成。要做到这些,除了专业知识,更需要勇气、适应力以及足够的时间。 

2、所谓云计算机,到底“神”在哪里

从结果来看,Oxide成功了。在Cantrill的介绍中,这个成品的神奇之处也呈现在了大众面前。

“多合一”。传统的“机架-堆叠”方式往往从大量的“拆箱”开始,其中包括服务器、机架、电缆等。但是Oxide做到了把所有东西装在一个箱子里,把从设备到达、通电、到首次供应的整个时长缩减到了几小时。

“无电缆”。任何习惯了数据中心的人都会注意到,通常会在机架前端看到的大量冷通道电缆在Oxide的设备上消失了。只需安装一个新的计算雪橇即可向Oxide云计算机添加容量,无需任何电缆连接。

“自建交换机”。为了减少与第三方交换机集成带来的痛苦,Oxide选择构建自己的交换机。

“静音设计”。传统的服务器运行起来往往非常嘈杂,而Oxide选择使用80mm风扇,将风扇的最低速度从5000转/分降低到2000转/分,既能更有效地移动更多的空气,又能安静运行、降低功耗。

“软件内置”。操作云计算所需的所有软件都是内置的。而且由于控制台实现是基于公共API构建的,因此可以在控制台中为Oxide机架执行的所有操作也可以通过CLI和API实现。

“许可证管理不再烦恼“。Oxide云计算机完整地内置所有系统软件,并且没有额外的许可证管理或支付,也不需要多部门讨论来确定预算。

“开源策略”。虽然软件是Oxide云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销售的还是计算机。Oxide表示:“我们的软件是完全开放的。所以不用担心可疑的开放核心模型或重新授权惊喜”。

此外,Oxide 还提供更高级的管理功能。据该公司称,管理员可以在他们提供的虚拟机上预安装操作系统等软件组件,还可以根据预算考虑限制分配给项目的基础设施数量。

3、它是一个突破,但它真的会成功吗?

Oxide的这款云计算机刚一推出,就引起了广泛讨论。在众多技术人员来看,这的确算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这个产品的前途,大家的看法还是出现了较多分歧。

在支持Oxide云计算机的人看来,这款产品值得期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更易用。如果你需要一台服务器,并且你不想分离组件并自行解压并连接它们,那么这看起来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再有一堆第三方产品需要集成,只需要更少的专业知识就能操作和运维。尤其对于政府机构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防止供应商锁定。开源策略的施行让用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即使Oxide有一天倒闭了,你也不会束手无策。   

3、免去了许可证“泥潭”。以往构建本地系统时,由于不同许可证条款、不同到期日期、不可预测的依赖关系和不确定的供应商未来,会陷入“泥潭”的用户如今可以从各种甩锅、扯皮中解脱出来。

4、提供源代码访问权限。毋庸置疑,这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也能很好地避免陷入“第三方厂商放弃了对bios的支持”这种困境。

5、成本计算更明确。不用再为月度或季度的云账单争论不休,因为采用云计算机,计算的实际是资本支出而不是运营支出。

不太看好的朋友则主要吐槽了几点:

1、耦合与解耦相比,耦合的方法固然会增加易用性,但也会牺牲一定的灵活性,导致他们的产品永远比时潮落后一步。

2、与那些非耦合的供应商(服务器供应商、交换机供应商等)相比,Oxide可能会有相当高的溢价。

3、受众市场不明确。对于中小公司中的大多数“私有云”来说,Oxide云计算机太大了,受限于公司规模,即使有 API 等提供给开发人员来配置计算和存储,他们也很难按机架订购。

4、适用场景有前提条件。鸿雪科技CTO孙杰告诉51CTO:“中国算力资源不均衡,实现存算分离是必然趋势,如果带宽、算力、存储资源能相对均衡一体化调度,这种一体化思路就比较合适。”

在旁观者看来,Oxide似乎正试图在云供应商和完全解耦的服务器设备公司之间找到一个中间地带。目前来看,在硬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使用 Oxide 可能比使用云供应商更便宜。但这样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